24.8.16

being with momoko 1st time.

跟孩子相處有好多第一次, 老二快六歲了, 媽媽才第一次跟momoko單獨過三天三夜,一開始媽媽很抗拒, 因為這個孩子遇到媽媽就很會鬧彆扭,哭起來就不饒人的態度,讓媽媽常常想退貨...
要帶回南部婆家丟包,她總是第一選擇.

其實momo除了外表不像媽媽,其實骨子裡跟媽媽一個模子,那種固執,愛哭,堅持....面對這樣個性的孩子,當時我的母親怎麼會有那麼多耐性帶我,疼我,不管怎樣依舊愛我? 在有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確實會長的比較漂亮, 而我卻對於跟我個性相似的孩子完全沒有耐性,對於孩子我總是有條件的愛著她們,我接受我能接受的"良好 well manners",我給她們設定一個小框架裡面有母親對孩子的期望要她們遵守,就像當初我的母親對待我們一樣, 另外,對於無法改變的"天性 their natures" 總是抱持著反感,反對,厭惡的態度面對,讓孩子的世界充滿挫折,我的育兒日子充滿壓力與疲憊.

這一次,留在台北的孩子是很興奮的,她說終於可以跟媽媽在台北,第一次耶! 星期五一早起床有傷心的哭一下(因為爸爸姐姐南下沒帶她), 幸好沒有傷心太久,就順利的帶出門,去安親班去上班, 其實一對一的好處就是少了同儕的競爭,孩子的脾氣也比較好掌握,隔天帶她去圖書館,去市場,去麥當勞玩VR遊戲, VR playground 沒有其他小孩時媽媽陪玩一下,有小朋友媽媽就能退場,而她也能跟陌生的孩子完成一片,一兩個小時過去,媽媽吹冷氣看書,她也活動筋骨,倒是很好打發時間.三天三夜相處後才發現,其實她,雖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慾望不多算是很好帶的孩子呢. 

11.8.16

2016.8.11 NO LONGER MOMMY'S BABYGIRL, BUT GIRLS MOM!

認識黃淑文老師緣起於『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從家庭層面來看自己, 我從來不是個從容做自己的人,更排斥身為媽媽所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然而, 每個生命都是有計畫的來到這個世界上,自己有自己的任務需完成,每個事件都有其發生的原因,轉念是「轉換今心」用不一樣的心念去看待【壞事】,反饋到心理層面的結果必然不同。
母親走後,我非常的悲傷,完全無法以文字紓解對媽媽的想念與心裡的寂寞。我的母親除了媽媽的角色也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我的心靈導師生活的支柱我們無話不談完全相互依賴著,被媽媽的愛圈養著滋潤著。如果問我失去最重要的人的痛何時可以消除? 其實痛只會隨著時間與經歷淡化。大概是你可以好好的跟別人說說這個人的時候,那表示已經沒那麼痛了。是的,確實如此。所幸一直有好朋友們的情感的支持與陪伴度過最煎熬的時間。

母親離開之後,其實真正桎梏自己的是我那破碎的玻璃心跟對母親的罪責感 與對自己的怨對。過去兩年的時間裡我始終活在如果我當時有....也許媽媽還活著的想法中。也許知道我會如此放不下母親很早之前就對我說過,算命的說她活不過60歲樣的說法並無法解開我心中的死結 母親離開後, 我在女性友人間找支持的力量,從吃藥中獲得一些些舒緩,也試圖從書中為自己的情緒找出口,『零極限』一系列的書籍對我有些助益,轉折的起點,概念簡單,卻不易內化執行。2015年底2016年初身體出了狀況, 失去媽媽後,才真切的體驗到 孩子身體病痛之苦只有母親會視為己痛, 除了母親視我為比她的命還重要的珍寶之外, 沒有任何人有責任或義務看顧你 也意識到獨行之路唯有自己顧好自己最實在,畢竟人人各有一本生命計畫書需執行。這個階段後期, 讀了淑文老師的『在愛裡活著』一書,關於見證一個死囚的死亡生命歷程,很好哭的一本書。喪親之痛好好哭一场,有稍稍消弱悲傷

後來看一部20集的韓劇『我親愛的朋友們』用孩子的眼口講述一群老朋友的老病死情愛,一群老戲精演活了戲中的老人們,更觸動了我內心對媽媽的想念,這戲太好哭了,20集斷斷續續從年初看到現在一直沒法完全看完,隨意播放,看著戲中的腳色似乎慢慢能理解為何媽媽會做出死亡的選擇,如果生命終點她還能為所愛的人做點什麼,那麼【勇敢的死亡】是她最後遺留給我們的愛,只是這禮物給的太沉太重而我太脆弱難以消受。

提到生命計畫書,過去被母親保護的我必須開始獨立完成自己的生命計畫書而這兩年的悲傷生活中的創傷 身體問題財務問題都是最好的練習題現在正在閱讀的『你是盡責憂慮者嗎?別再杞人憂天,找回平靜人生』與『每天都是放手的練習』跟8月初已經看完的淑文老師的『人生難免會有傷』,終於開始走向自我療癒之路,而我的身分已不再是那個 媽媽的baby girl, 而是girls’ mother

感謝那些在喪母之痛的日子裡陪我走一段的朋友,謝謝你們... (提到母親能寫出一些文字,我想我已經盡了我的洪荒之力了) 影片是這兩天,我反覆看了好幾次,每次都讓我很開心的影片, 很喜歡這個女孩受訪時的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