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放颱風假,可是太陽大到皮膚曬疼了說.
有颱風假可放嗎???
晚一點,大哥說:如果待會風雨大,可以提早走^^
呵呵.. 但大哥這麼說,我們反而自治了,
隔著鋼筋水泥強看外頭的風雨,
好像沒有想像中的大 加上星期五的事情多
我們還是留到原本下班的時間才離開..
趁著颱風天跟JOAN去吃SHAPUSHAPU
從昨晚熬夜看的喜福會到山童歲月之我的理想
再轉到朋友小孩的教育問題最後以如何安頓"心"結尾.
((喜福會))
看過幾次覺得有點沉悶的電影,
片片段段的記憶 以前未曾把這部電影看完
在夜闌人靜清醒的晚上 這電影看起來格外有感觸..
A描述一家三代女人的價值觀,故事開始:女兒的異國婚姻亮紅燈,正鬧離婚.
The American Husband expected wife to have her own life/own opinions. For husband, different opinions are fine, arguments are okay, these are communication. The wife thought that she should live/do for her husband because these are for her husband, the one she love the most. However, the husband is not used to this Chinese family Model. He can't stand anymore.....
The daughter met her mother. The mother listened to daughter's story and is very upset. She saw grandma's image from daughter. The mother knows what she wants and will speak out for herself since she was young after the grandmother died for her. When mother has a daughter, she tried to raise girl with American way.Unfortunately, Grandma's soul is growing in duaghter's body.
B. this story is about a failure daughter & A+ mother. The mother is always good no matter what she did. On the contract, the duaghter is alwasy a Loser in her mother eyes. She was failure in Scoring, playing piano, being a single old lady, and being a freelancer. Compared to how good her mother is, she is totally a Loser. Duaghter thought mother doesn't know her at all. Mother's expectation is always hard to reach. However,the mother defensed: I know who you are & I see the best part of you, you're a person with good heart! That's what I saw into you. I am not setting expectation but I am hoping....
Even though they live in American, they still encouter traditional Chinese problem: The conflict between parents and kids!
Theme of this film is being yourself. Trying to tell us that we're independent individual. No matter where we are, we chinese always prisoned in our traditional. Living in parents expectation. Living for others but not living up for yourself. So, just be yourself! Love yourself!
16.8.07
山童歲月 by 凌拂
當天午後一口氣看完剛從圖書館借的書, 透過文字 老師把甲.乙.丙丁等12位山童的故事 ㄧ字ㄧ句刻劃出生動的景象, 讀了 有時會心一笑 有時心頭一緊, 喜怒哀樂隨著在山裡成長的孩子們 浮動।
讀完這本書,很多情緒一下子湧現, 一時理不清頭緒॥ 清晰可見的是那個佈滿塵璊的理想,曾經希望擁有房子,接納照顧失親的孩子們.曾經,想過為那些孩子做點什麼... 相較於理想,現實讓我想的多做的少,透過文字,讓大家看看凌拂老師為山童們做了什麼... 這是一本好書...<<山童歲月>>
以下轉載自:【水瓶面面如是說】
http://www.wretch.cc/blog/kittylee0203&article_id=6177931
作者:凌拂
出版:天下雜誌,2006年8月
凌拂她是個對自然有著細膩情感的文學作家,在自由時報副刊見到她一篇題為〈寬容的等待〉一文,我對她的認識不再僅限於一個自然文學作家,她還是個教書三十年,懂得生命、懂得孩子的教育工作者。
凌拂說:「現實裡的成長可不是虛擬的戲文,立竿見影,一日裡便歷盡種種分曉。」這話深深打動著我,也讓我不斷反省自身的教育方式,是不是過於急切,忘了成長從來就不是一蹴可幾的?我是不是也總熱切地盼望孩子在我的引領下,進步的幅度大到顯而易見?如果見不著孩子立即彰顯的成就,便以為在其生命幽微處,沒有任何的變化正悄然進行?凌拂的話不斷在我心裡迴盪著,她說:「我真正要傳遞的訊息,是一種情境的等待。有時候,我不以為老師敎了某些知識或者技巧,孩子沒有立即呈顯或者表現出來,就表示孩子沒有學會;同時,我也不以為所有的學習,都應該在一次裡完成,或者在一次裡驗收。…結果到底如何,只能等待,遙遙忽忽,甚至有可能完全無解,不知密碼會在何處啟動。情境未到的時候急不得。面對孩子我們常期望立竿見影,事後返觀,『急』只是我們內在的無明。」真是一段充滿智慧的語言,我領受在心,時時拿來自我提醒。
在這本書中,凌拂,一位遠離城市的小學老師,以文學之筆,寫下她與山上孩童照面、交會的十五則故事,溫馨感人。在她筆下,毎個孩子各有特色,活靈活現。一個對學生漫不經心的老師,是寫不出這樣動人的篇章的。我悄悄問自己,如果我也到了教書三十載的年紀,我可以寫下幾篇像這樣與孩子心靈交會的故事呢?我以這個問題作為自我惕勵,期待自己用心對待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是孩子的良師、也是益友。
熱切將此書推薦給為人師、為人父母者,相信它會帶給你一些觸發與收穫。
【書摘】
● 關於教學與情意,知識的美應當應對在生活中的感知,知識應該結合在生活裡。
● 長期與孩子相處,我有一種淡然的熱切,面對成長的生命,懷著一種距離的清醒。因為這一種冷寂,讓我在距離之外,孩子往往尚未言語,眉眼纔動,我便常能洞悉明明觀其內裡。許多心領神會,隱而不宣的剎那,幽微處,這些蒙童小兒,我了解他們,甚至有時遠超過他們某些粗略的父母。許多心照無法言說的部份,是我認為孩子與老師相親遠勝過父母之處。但我又從來不要做他們的父母,近身相搏,把屎把尿的事我從不插手。這情形又更顯於都市。父母有父母的盲點,距離有距離的清明。
● 我們同時都既是投手、捕手,也是打擊手與右外野手。我從青澀與新舊交替的摸索裡走過來,球打壞了,一記滾地球狼狽於心,靜靜留著與靈魂對話,當作成長的因子。球打遠了,誰也保不定是不是個再見全壘打,但看在眾人眼下,一顆心懸著,跟著轉過或數日、或累月、甚或經年,答案不知在悠悠的某處。
● 早年不懂得孩子,因為不懂得生命。 後來生命日有經歷,遇到的失落與挫折多了,回首之際,發現日漸懂得了孩子,原來是因為懂得了生命。
● 我其實真正想談的是一種「情境」,一種從容、緩慢且睿秀的「教育情境」。它不大容易立竿見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著,只能靠感覺,可是它最重要,沒有它,就沒有生命。
● 我能在工作中找尋自己的快樂,這是孩子有恩於我。但必然也有我錯待過的孩子吧,某些惦記的至今還在心上,有心、無心都得懺悔。如是,鬢髮霜白又算得什麼!摯心等候天罰,俯首償還,我是吭也不會吭一聲的。
● 我服膺於一雙雙童貞的眼睛,一切的學習都是從生活開始。瑞秋.卡森面對自然,以充滿詩意的筆調陳述所見所思所感,她對自然的衷情全在字裡行間。她認為任何訓練都不及懷抱著發現之趣,純粹顯現出與孩子分享的歡欣。她在書中說:「縱使我們大部分人都擁有明晰的視力,卻無法洞悉對美麗與令人敬畏之物的單純本能,這本能甚至在我們成年之前便已喪失。」所以她說:「小孩要一直保留天生的驚奇之心,至少需要有一個大人陪伴,與他共享、重新發現我們這個世界的喜悅、興奮和奧祕。」
● 孩子難管,因要管得靜而不呆,活而不油。與孩子相處的日子,真是一部說不盡的二十五史。
● 努力給孩子堆砌一些生冷的知識,不會比從容和諧地坐下來,和孩子溫暖地談一些閒事重要。而我們的學校情境是,教師被瑣碎消磨,兒童被集體壓縮的規格消磨。
● 自然間自有其相互與共的綿密交織,如果沒有隱花果小蜂,我們就沒有愛玉;如果我們捨棄了毛毛蟲,我們也將會失去蝴蝶;如果我們失去了某一種昆蟲,我們也將失去某一種鳥類;像骨牌效應一樣,一路傾頹下來的將是面而不是點!
【延伸閱讀】
〈寬容的等待〉(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ug/29/today-article2.htm
〈寬容的等待〉(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ug/30/today-
讀完這本書,很多情緒一下子湧現, 一時理不清頭緒॥ 清晰可見的是那個佈滿塵璊的理想,曾經希望擁有房子,接納照顧失親的孩子們.曾經,想過為那些孩子做點什麼... 相較於理想,現實讓我想的多做的少,透過文字,讓大家看看凌拂老師為山童們做了什麼... 這是一本好書...<<山童歲月>>
以下轉載自:【水瓶面面如是說】
http://www.wretch.cc/blog/kittylee0203&article_id=6177931
作者:凌拂
出版:天下雜誌,2006年8月
凌拂她是個對自然有著細膩情感的文學作家,在自由時報副刊見到她一篇題為〈寬容的等待〉一文,我對她的認識不再僅限於一個自然文學作家,她還是個教書三十年,懂得生命、懂得孩子的教育工作者。
凌拂說:「現實裡的成長可不是虛擬的戲文,立竿見影,一日裡便歷盡種種分曉。」這話深深打動著我,也讓我不斷反省自身的教育方式,是不是過於急切,忘了成長從來就不是一蹴可幾的?我是不是也總熱切地盼望孩子在我的引領下,進步的幅度大到顯而易見?如果見不著孩子立即彰顯的成就,便以為在其生命幽微處,沒有任何的變化正悄然進行?凌拂的話不斷在我心裡迴盪著,她說:「我真正要傳遞的訊息,是一種情境的等待。有時候,我不以為老師敎了某些知識或者技巧,孩子沒有立即呈顯或者表現出來,就表示孩子沒有學會;同時,我也不以為所有的學習,都應該在一次裡完成,或者在一次裡驗收。…結果到底如何,只能等待,遙遙忽忽,甚至有可能完全無解,不知密碼會在何處啟動。情境未到的時候急不得。面對孩子我們常期望立竿見影,事後返觀,『急』只是我們內在的無明。」真是一段充滿智慧的語言,我領受在心,時時拿來自我提醒。
在這本書中,凌拂,一位遠離城市的小學老師,以文學之筆,寫下她與山上孩童照面、交會的十五則故事,溫馨感人。在她筆下,毎個孩子各有特色,活靈活現。一個對學生漫不經心的老師,是寫不出這樣動人的篇章的。我悄悄問自己,如果我也到了教書三十載的年紀,我可以寫下幾篇像這樣與孩子心靈交會的故事呢?我以這個問題作為自我惕勵,期待自己用心對待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是孩子的良師、也是益友。
熱切將此書推薦給為人師、為人父母者,相信它會帶給你一些觸發與收穫。
【書摘】
● 關於教學與情意,知識的美應當應對在生活中的感知,知識應該結合在生活裡。
● 長期與孩子相處,我有一種淡然的熱切,面對成長的生命,懷著一種距離的清醒。因為這一種冷寂,讓我在距離之外,孩子往往尚未言語,眉眼纔動,我便常能洞悉明明觀其內裡。許多心領神會,隱而不宣的剎那,幽微處,這些蒙童小兒,我了解他們,甚至有時遠超過他們某些粗略的父母。許多心照無法言說的部份,是我認為孩子與老師相親遠勝過父母之處。但我又從來不要做他們的父母,近身相搏,把屎把尿的事我從不插手。這情形又更顯於都市。父母有父母的盲點,距離有距離的清明。
● 我們同時都既是投手、捕手,也是打擊手與右外野手。我從青澀與新舊交替的摸索裡走過來,球打壞了,一記滾地球狼狽於心,靜靜留著與靈魂對話,當作成長的因子。球打遠了,誰也保不定是不是個再見全壘打,但看在眾人眼下,一顆心懸著,跟著轉過或數日、或累月、甚或經年,答案不知在悠悠的某處。
● 早年不懂得孩子,因為不懂得生命。 後來生命日有經歷,遇到的失落與挫折多了,回首之際,發現日漸懂得了孩子,原來是因為懂得了生命。
● 我其實真正想談的是一種「情境」,一種從容、緩慢且睿秀的「教育情境」。它不大容易立竿見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著,只能靠感覺,可是它最重要,沒有它,就沒有生命。
● 我能在工作中找尋自己的快樂,這是孩子有恩於我。但必然也有我錯待過的孩子吧,某些惦記的至今還在心上,有心、無心都得懺悔。如是,鬢髮霜白又算得什麼!摯心等候天罰,俯首償還,我是吭也不會吭一聲的。
● 我服膺於一雙雙童貞的眼睛,一切的學習都是從生活開始。瑞秋.卡森面對自然,以充滿詩意的筆調陳述所見所思所感,她對自然的衷情全在字裡行間。她認為任何訓練都不及懷抱著發現之趣,純粹顯現出與孩子分享的歡欣。她在書中說:「縱使我們大部分人都擁有明晰的視力,卻無法洞悉對美麗與令人敬畏之物的單純本能,這本能甚至在我們成年之前便已喪失。」所以她說:「小孩要一直保留天生的驚奇之心,至少需要有一個大人陪伴,與他共享、重新發現我們這個世界的喜悅、興奮和奧祕。」
● 孩子難管,因要管得靜而不呆,活而不油。與孩子相處的日子,真是一部說不盡的二十五史。
● 努力給孩子堆砌一些生冷的知識,不會比從容和諧地坐下來,和孩子溫暖地談一些閒事重要。而我們的學校情境是,教師被瑣碎消磨,兒童被集體壓縮的規格消磨。
● 自然間自有其相互與共的綿密交織,如果沒有隱花果小蜂,我們就沒有愛玉;如果我們捨棄了毛毛蟲,我們也將會失去蝴蝶;如果我們失去了某一種昆蟲,我們也將失去某一種鳥類;像骨牌效應一樣,一路傾頹下來的將是面而不是點!
【延伸閱讀】
〈寬容的等待〉(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ug/29/today-article2.htm
〈寬容的等待〉(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ug/30/today-
訂閱:
文章 (Atom)